一份童年体验的清单(节选)
(德)艾申波茜
1.体验过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少了你”等称赞的话语。
2.既有赢的意愿,也能承受输的结果。
3.体验过压抑的心情。不会把饥饿误认为是愤怒,把劳累误认为是悲伤。懂得一些心理因素之间的基本联系与影响,诸如情绪波动有可能导致尿床等。
4.原谅过成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5.知道表示情绪波动的形象比喻。例如,“像一只气球砰地一下炸了”“像水满得从桶里溢了出来”。
6.有过情绪体验。例如,自己学习进步曾引起周围人愉悦满意的情景。
7.有过亲情体验。如看过父亲刮胡子。
8.与父亲一起做过家务。例如,做饭、擦桌子、铺床、做手工;曾单独与父亲度过整整一天的时间;生病时得到过父亲的悉心照顾。
9.有过身体体验。体会过人体在水中的浮力;会荡秋千,体会过身体与秋千之间相互的作用力。
10.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即与1人或若干人把枕头扔来扔去地疯玩。
11.冬季堆过一个雪人,在沙坑里挖过一个沙碉,在小溪中搭过一个水坝;掌握在野地里生火及灭火的技巧;尝试过做风车和风灯。
12.有关于厨房的基本常识。例如,什么是味道浓厚;什么是食物发霉;什么食物对身体有害;掌握基本厨艺;搅拌、切碎、削皮、揉面,用筛子过滤;懂得烹饪用语(松脆、煸炒、生食、熟食),能把握“少许”盐的用量。
13.有过旅游的体验。在变化了的环境中感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体验舒适方便与将就凑合的反差;体验过在家和在外奔波的差别;能粗浅地意会一些概念,如思乡、迁移、借宿、无家可归等。
14.曾在别人家里过夜,接触过不同的家庭文化,能意识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
15.认识家庭的亲戚朋友,能初步理解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干女儿……
16.有过施舍行为。曾把钱放进乞丐的帽子中,放进街头艺人的琴盒中,放进公众的捐款箱中。
17.有过一些心理体验。比如,自己提出的一项修改建议曾被他人或集体采纳,自己在那一时刻像一个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