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有感
山东农业大学幼儿园 李岳
一、作者简介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是美国人,教育学博士,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七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有两个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经担任过十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二、内容简介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共分十九个章节,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们参与的解决问题方式,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说教孩子,更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这一点很重要,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推荐理由: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虽然一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同时面对着班里30多个孩子和自己的两个孩子,有时也会很力不从心,会受情绪影响,所以,能够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正确、正面的引导孩子,是我一直在摸索、寻求的。园长推荐了《正面管教》这本书给我,我深深的被作者的教育方法吸引了,“和善而坚定”的、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把孩子当个一个个体看待,“归属感和价值感”而不单单是小孩子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固定的教育模式,这本书让使受益匪浅。
三、文中好句分享
1.日常惯例表
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越觉得自己能干,越受到鼓励。
晚上准备好自己的衣服,整理好书包,放好位置,避免第二天早晨的忙乱。
2.启发式提问:
“在客厅(活动室)变干净之前,你看到有哪些事情应该做?”
3.有时候,给予鼓励的最好方式就是一个简单的拥抱!
4.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认可并鼓励孩子好的一面,好的一面的百分比就会提高。
5.给与鼓励,而非赞扬。
6.避免批评,要问:“你打算怎么改进?”“你应该做些什么来实现你的目标?”
7.鼓励孩子进行自我评价。
8.让孩子提前知道你要做什么,如果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做什么事,应得到孩子们的同意。
9.睡前—让孩子有归属感。
10.(二孩家庭)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遇事先安慰大的,和大的一起安慰小的。“宝宝,我能看到你在生气,我能理解你,说出自己的感受就是很大的鼓励。”
四、读书感悟
用另一种方式和语言表达,而不是一味的呵责、训斥。我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养育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们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们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让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但是这本书中,作者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对于孩子来说,这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学着从另一个角度与孩子交流,进行正面引导!以及现代儿童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孩子要想具备这些能力要允许孩子边学边干,自然的培养能力,家长要与孩子在相互尊重中建立合作关系。其中的道理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同样也在教育父母。
好书需要仔细的揣摩,每一次看都有会不同的领悟,教育和养育孩子同时也是自己再长大一次,正面管教就是一种鼓励模式,赏识激励,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认真对待开始的每一次。“事情变好之前,往往会变得更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往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孩子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亲子、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和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鼓励是自我指向的,赞扬长期的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能让孩子自信。
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小朋友、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大人们事无巨细的替孩子们打算,抹煞了孩子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对社会、对事情的热情度。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刻的认同了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所经所历所感中学习,学会放弃对孩子的掌控,转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会有效,或者说老师家长的管教才会有效。多读书、读好书,与孩子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