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养育男孩》有感
山东农业大学幼儿园 张意燕
这学期幼儿园又新购买了一批书,我有幸借到《养育男孩》这本书,促使我下定决心来看这本书的缘起,还是在于自己在养育儿子过程中的一些困惑。让我觉得特别是妈妈更应该读这本书。
一、作者简介:
史蒂夫·比达尔夫,澳大利亚著名家庭问题专家,育儿类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养育男孩》、《男人的故事》、《快乐童年的秘密》、《爱的创造》已被200万家庭所广泛阅读。在《养育男孩》中,比达尔夫为家长们揭示了男孩在从孩童向男人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所有最关键问题。
二、章节介绍:
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并没有艰深晦涩的术语,容易理解与领悟。全书一共十章,第一章总论男孩的特点——脆弱;第二章,论述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从出生到6岁,6——13岁,14岁了;第三章,讲睾丸激素对男孩的作用与影响;第四章,论述男孩与女孩在大脑结构上的差别;第五章,讲养育男孩时父亲该做什么;第六章,讲母亲与儿子的亲子关系;第七章,论述培养健康的性;第八章,讲到针对男孩的特征,学校应进行的教育改革;第九章,论述男孩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第十章,讲男孩面对的社会挑战。
《养育男孩》这本书将男孩的生长发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6岁,需要和妈妈或者爸爸建立亲密关系。
男孩子在婴儿时期和女孩子一样喜欢被大人抱着,喜欢被人逗着咯咯笑。他们需要和爸爸或者妈妈建立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一般来说是妈妈,需要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感觉到安全,他的大脑就会得到充分的发育,也会善于交流,喜欢学习和与人合作。
6岁以下的儿童,性别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护人要真心的爱护孩子,在看护方面,由细心的亲人或者有责任心的保姆远比托儿所要好。看护人对孩子有着特殊的意义,男孩会学会和看护人保持亲密的关系,能感受到温暖并且理解别人的善意。
男孩不宜过早入托。大量研究表明,与女孩子相比,男孩对分离更加容易感到焦虑。他们会认为自己被抛弃了,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男孩子更加容易好斗,一直持续到上小学。
第二阶段:6岁-13岁,他们在尝试着成为男人。
男孩到6岁左右,会突然变得“男子气”十足,舞刀弄枪,他们会想要和爸爸更加亲密。他们想学着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因此更喜欢和爸爸或者其他成年男性在一起。这个时期如果爸爸经常忽略孩子,男孩可能会尿床,攻击小朋友,甚至偷东西等看似不良行为,但他们这样做其实仅仅只是为了吸引爸爸的注意。
妈妈如果为了让儿子和爸爸更加亲密,变得更加阳刚,故意疏远儿子,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孩子是虽然和爸爸更亲密,但是同时也是需要和妈妈保持亲密的,妈妈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男孩很小的时候,如果妈妈突然消失(比如异地上班,把孩子送回老家),他就会关闭与妈妈有关联的温柔、可爱的一面,变得紧张、脆弱、压抑,那些成年男人具有这类问题都是来源于此。
6-13岁,向男人转变,他们必须从身边的男人身上学习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爸爸经常不在身边,孩子就需要找一个人来替代,她需要为孩子找一个出色的男性榜样,如孩子的舅舅、好朋友、学校老师、体育教练,但必须得保证孩子不会受到虐待。
第三阶段:14岁以上,向男人进军,需要一位“导师”。
十几岁的男孩通常是非常“任性”的,他们热衷于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很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约束,而且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圈,与家庭生活越离越远,家长和孩子的老师也不如以前紧密联系,这会使得很多妈妈陷入焦虑。
14岁左右的男孩进入快速发育期,他们的睾丸激素是以前的八倍左右。他们开始好辩,焦躁,喜怒不定。这个阶段存在一个矛盾——他们已经准备向男人迈进,而父母却想要他们五六年之后再长大,父母看到的是幼稚,而这些准男人们却无法忍受你的老气横秋,唠唠叨叨。他们不再依恋爸爸,甚至会摧毁他的偶像,两个男人有可能变得关系紧张。这就需要妈妈在中间协调,但是问题是他们往往也与妈妈的关系也变得疏远。
给孩子寻找一位成年“导师”,他们必须得喜欢孩子,并且善于和孩子沟通,能够赢得孩子的信任,在孩子和你产生矛盾的时候,他们是化解桥梁。如果孩子身边没有引导者,他们会历经很多的坎坷,会与父母争吵,变得性格孤僻,情绪低落,而且在性,酒精,烟草,毒品,网络,游戏等问题上栽跟头。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家人之外有一位成年朋友,足以防止孩子走上犯罪之路。
三、理解与感悟:
从这三个阶段看,男孩的成长,对家庭,特别对妈妈来说是渐行渐远的,好伤感的事实。所以,我要珍惜现在共处的时光,然后学会慢慢放手,默默关注。
作为一名父亲应该做到:抽出时间陪伴,做个好父亲,和孩子玩一些男人之间的游戏。主动和孩子在一起做些事情:聊天,玩游戏,做手工,旅游,和孩子多讲讲爸爸小时候经历的事。与妻子共同遵守规则,通常儿子听你的,并不是因为他在心理上害怕你,而是出于对你的尊重,也想取得你的欢心。不要打孩子,也不要吓唬孩子,这只会使他对别人更苛刻。尊重妻子,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制定规则,较孩子学会自控。教儿子尊重女性,尊重自己。决不要去安排孩子的一切,强迫孩子照你的计划来做一切。
作为一名母亲应该做到:夸赞儿子,说出对他的喜爱,帮孩子建立自信。跟妈妈都要牢记,试图通过打击自信来让孩子成长是完全错误的。伴随着儿子的成长,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到十几岁时一定要给他宽松的环境,但是不能对他的世界一无所知。鼓励他一起做家务,一起享受劳动成果,让孩子找到责任感。要避免大喊大叫,唠唠叨叨,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母亲不能代替父亲,鼓励儿子多接近爸爸,建立更亲密的父子关系。
妈妈是男孩接触的第一个女性,也是他对女性的最初认知,关系到长大后交女友、结婚等等。所以,还是要给他一个好的形象,给他肯定,让他以后在其他女性面前可以充满自信。
家永远是坚强的后盾,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妈妈永远会接受他、拥抱他。拥有完整的爱,孩子才可能更独立。
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
(一)在教育孩子方面,妈妈要学会淡定,爸爸要学会热情。
(二)父母爱孩子要爱孩子的本身,而不是爱他的成绩,他的遵守纪律,他的学习态度。
(三)要保证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账户上有足够多的资金,如果在青春期有了一些小冲突,小矛盾,也只不过是在账户上取了一点小钱而已,最怕的是账户上钱不够。多存钱的前提是父母对孩子之间无条件的爱。
每次听或者看这些教育类的书籍,我都有很多感慨。希望每个男孩都能在爸爸妈妈的用心关爱和呵护下成为积极、勇敢、有担当的男子汉。
同系列的还有一本《养育女孩》,再接下来我要再去看《养育女孩》为二胎做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