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山东农业大学幼儿园 王静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家长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园,所以,只有老师与家长取得有效的沟通,并进行真诚的合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自愿地配合学校工作也成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验教师工作能力的重要凭证。作为一名老师,提高自己与家长的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选择了阅读《如何做好家长工作》这本书,读这本书的时候给人一种很轻松的感觉,因为书中没有让人感到意思很深或者要很费神去理解的那些大道理,都是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告诉幼儿园老师各种沟通之道,让我好好学习了其中的沟通方法。
书中主要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与不同年龄段幼儿家长的沟通、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与存在不同教养误区的家长沟通、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的家长合作、发生特殊事件时与幼儿家长的合作、特殊时期与幼儿家长的合作以及做好幼儿家长工作的有效途径和组织形式,这九大方面展开讲述沟通的各种方法。现就我在书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对家长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营造和谐关系
现在有很多把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接送孩子的多是老人。在与他们交往时,教师可能会觉得,他们年纪大了,又大多很溺爱孩子,不会很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而且他们中的文化层次不高,有的要求过于苛刻,因此,和他们就比较疏远;或者是哪个家长很愿意问、很愿意说,就和这个孩子的家长话多,哪个家长从来不和老师说话,那就少说点。其实,这样无意中就会给其他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会认为老师喜欢这个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有轻重之分等。所以老师对班里的孩子要一视同仁,对班里的家长平等对待。把家长当朋友,理性而又不带情绪地分析孩子的问题,和家长一起分享教育孩子中的感悟与取得的成绩,当孩子取得了进步,把功劳归功于家长。让家长认为老师切切实实在关心教育着自己的子女,是取得家长配合的基础。和家长沟通时,考虑家长的感受,先扬后抑地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并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在说到措施时,先说自己会做些什么,再说家长能做些什么。让家长明白,我们一起为了孩子在努力。
二、做个有心人,关注每个幼儿,主动与家长交流
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幼儿,了解他们的个性和能力水平,从他们的言行揣摩他们的心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这样的教育、教学能力也能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其实,家长最想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最为关注的是他们的饮食、睡眠和学习情况。有了这个“仓库”,“信息”就源源不断,看到老师这么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在体会到老师对自己孩子关注的同时也会配合老师的工作。比如,对于挑食的幼儿,我们可以和家长这样沟通:家长,你好,某某小朋友以前吃饭很好,不挑食,可是最近我发现他吃饭总是挑食,我也给他讲过了挑食的坏处,但是效果不太好,我觉得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我想了解一下是不是孩子最近身体不舒服,还是家里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沟通,家长会立刻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就会欣然接受老师的提醒和建议了
这里的主动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工作很忙或是不太和老师说话的家长,我们不能因为家长工作很忙或不太愿意和老师讲话,就不和他交流,这样一来,家长就更不了解还在在园的情况,我们也就得不到家长积极的配合,所以利用一切机会或打电话等方式主动“出击”。另一种是对特殊幼儿或是家长而言的,一般来说,早晚接送幼儿时,是我们比较忙的时间,个别家长也会在这个时间向幼师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如果时间情况不允许,则要妥善做好接待家长和组织幼儿的工作,如家长有交流意向,可简单向家长说明情况,而后选择合适的时间主动与其交流。对一些习惯差、能力差的孩子,不能在短期内使他有质的飞跃,也要把最近的努力措施说给家长听,让他们明白老师也在时刻关心着他。
三、站在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沟通对象的充分了解与尊重,并根据沟通对象的个性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沟通方式,在沟通的时候,要让家长时刻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爱及关注,做到遇到问题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多替家长想想,我们老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为家长所急,为孩子所想。要时常问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总之,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爱孩子,要用耐心使孩子潜移默化,用细心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享受幼儿园生活。让家长认识和感受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全心全意为了他的孩子好。
四、微笑面对家长,不随便承诺
面对家长时,保持亲切感的微笑,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有一个研究报告说,在人与人交往的信息中,面部表情占55%,声调占38%,语言占7%,这说明与语言交流相配合的非言语交流特别重要。家长所感受到的教师对自己的态度、表情、眼神,就成了家长评价老师的依据。家长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在处理家长工作的过程中,难免有差错。碰上这种情况,可以向有经验的幼师请教学习,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与家长主动沟通,使家长消除误解,重建对自己的信任。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免不了会对幼师有所要求,我们不能一味承诺,要坚持自己正确的教育观,以科学正确的育儿观、教育观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工作中该做的、能做的,都应该努力做好,并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做法。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就应该明确拒绝并向家长说明理由。切忌没有原则,一味地讨好、追随家长,家长会因此而产生不信任感,久而久之,甚至会怀疑我们的教育能力。如冬天有的家长怕孩子冻着,要求幼师到户外活动时一定要给孩子穿很厚的外套。我们就可以告诉家长,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不停地运动,容易出汗,这样反而容易引起感冒,让家长理解,我们的做法是为幼儿的健康着想,对幼儿的健康有利。当我们主动向家长做出合理的解释时,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才会更高。
五、有责任感,遇事态度要诚恳
幼儿天性好动,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当孩子在幼儿园不小心磕着、碰着了,要勇于承担责任,诚恳地向家长说明情况,请求家长的理解与宽容。家长爱子心切,有过激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家长得知情况后情绪激动或说出偏激的话时,我们不要急于向家长辩解,最好的方法是先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待家长情绪稳定以后再与家长交流。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产生情绪的原因在于对孩子的疼爱,理解家长的想法。当然,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负责,做到心中爱孩子、眼中有孩子,尽量避免不愉快事件的发生。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受益颇深,作为老师除了教育好孩子以外,还有一个责任就是与家长进行不断沟通,充分的沟通,在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基础上,产生教育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