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今天这样做-幼儿园教师》有感
山东农业大学幼儿园 张菊
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源头时期,也是人心理行为发生发展、人格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成人时期的许多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都与幼儿时期的心理发展不良有关系,而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也是以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基础的。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乃至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发展过程中的任何滞后与偏差,都会给以后的发展和教育带来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
本书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蓝本,强调人的终身发展是以快乐的童年为基础,试图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介绍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关注幼儿教育中的热点与争议之处。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摘录与心得。
一、作者简介。
丁海东: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学前教育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儿童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学前教育研究》编委,《幼儿教育》编委。山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二、内容分享。
(一)章节介绍。
本书的设计和出版,正如其对于自身的命名——“今天这样做幼儿园教师”,意在适应当前我国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本书共分为九个章节,从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到关于幼儿发展的理论,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提醒。
(二)部分摘录。
1.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家庭、幼儿园、电视等媒体因素。
2.杜威的教育思想:以儿童为中心、知识是经验的不断改造。
3.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最近发展区。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三)内容理解。
童年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是一次一次的追逐嬉闹吗?是在沙滩上堆积起一座座小小的城堡吗?是在落叶的秋天里欣赏那一片片金色的叶子在漫天飞舞吗?这些是,又都不是,童年沉淀下来的、留在记忆深处、改变我们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这些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我们进行辨别的眼,是我们行动的手。
正如作品中所说,幼儿的身心发展离不开教师、家长、环境的综合影响,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也有着重大的使命。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要求,既有师德方面的,也有业务方面的;既有观念与意识上的,也有实践能力上的;既有基本规范的遵循,也有个性表达的鼓励;既要关注现有专业水准,又要关注日后发展潜力。我们应当不断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对自身职业的专业化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探索和践行自身专业的发展,爱岗敬业、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很多生活教育中的难题文中也给了我们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如:幼儿爱拆东西怎么办?文中指出,不要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或打骂。要理解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创造欲望,不要随意加以遏制或者摧残。父母、教师可与幼儿一起玩一玩,拆一拆,帮助幼儿理解这些玩具的构造,加深幼儿对这些材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知道哪些东西能拆,哪些东西不能拆。
与幼儿一起探索将拆卸了的玩具进行合成,甚至重新组装。千万不要将玩具拆卸完了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这样长此以往,幼儿就真成了一个“破坏者”,而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创造者,且会养成不爱惜玩具、不珍惜成人劳动成果的坏习惯。
三、感悟。
教育活动中的我们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文中很多案例及教育建议对于我们有很多的启示,给予了我们很多值得借鉴的教育方法,对于幼儿多种行为背后的深思以及以适当恰当的方式进行指导,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简单理解,希望大家多多给与建议和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