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日之所观所感
家长开放日是我们幼儿园每年都要举行的活动,它最大的意义往往被定格在了家长层面:通过家长开放日这种形式,家长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更透明地观察教师的保教过程,更直接地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其实,这样一种活动形式对幼儿园及教师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孩子及家长的部分信息和观点,为我们全面开张教育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从早晨入园到活动结束,在晨读、饮水、入厕、活动、加餐、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的表现各不相同,给了我很多惊喜,同样也有很多惊讶。
入园时间:小A牵着姥姥的手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没等我开口,就响亮地抢先了一步:“老师,早上好。”这响亮的问候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平时的小A可是有些胆怯的啊!我也不失时机的对小A大加赞赏,他更高兴了,蹦蹦跳跳的去喝水了。可想而知,这一天,小A应该会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活动。
饮水入厕时间:活动前,教室发出指令:每位小朋友去喝水、入厕。孩子们都有序地独立进行着,小B的奶奶着急走过来为孙子提裤、试水温,忙的不亦乐乎。全然不顾我们通知上写的:“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的,请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顿时找到了平时小B手懒、手慢的原因了,这类的孩子身后一般都有一位勤快的家长。通常情况下,老人更容易充当这位勤快的家长,针对这类老人沟通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准备从爸爸妈妈着手,与年轻的家长交流、配合,用最适当的方式请老人管住手,让幼儿动起手。
游戏时间:小C是班里比较小的孩子,但是平时有以做“坏事”为乐的习惯,多次引导教育后,依旧我行我素。今天游戏中,小C在“开火车”时,故意推前面的小朋友小D,我点名提醒一次后,仍没起作用。小D回过头推了他一下,小C往后退了几步,小C妈妈马上冲过来抱住儿子,对小D说:“这是小弟弟,你不能推他,你得让着他。”看到此情景,我走过去,公正地处理了这件事情:小C有错在先,首先让小C给小D道歉,然后小D也给他道歉。自始至终,小D的家长一直在一旁微笑地观察,没有参与。我相信,她明白,这是孩子之间正常的交流,矛盾。孩子会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老师会有公正的解决方法。
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家长,今天,我们看到了许多平时在幼儿园了解不到的信息,我们知道了有些幼儿不爱表现,不爱动手,有些幼儿刁蛮任性,而有些幼儿却热情大方,乐于助人,活动积极认真。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结合幼儿的成长环境,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办法帮助孩子将优点放大,将缺点摒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