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凯凯
山农大幼儿园 孔令霞
新学期开始(小班第二学期),班里来了六名新生,其中有一名叫凯凯。刚入园时,是妈妈和姥姥送凯凯进班的,我试图接过凯凯,可是他死死的搂着妈妈的脖子,头紧紧地埋在妈妈的怀里,发出“呜、呜”的痛哭声。声音虽然不是很大,但一听就特别痛苦。我说“没关系,凯凯与老师不熟悉,先和妈妈一起去找找,看看玩具角有没有凯凯喜欢的玩具。”任凭我怎么劝说,凯凯始终不肯离开妈妈的怀抱,反而把妈妈也弄得泪汪汪的了。我小声劝他妈妈:“别担心,刚入园的孩子大多都这样,过两天就好了”。终于,妈妈狠心“扔”下凯凯走了,凯凯没有了依靠,就坐在小椅子上,头也不抬,不管老师怎么说,他都不理,依旧“呜、呜”痛哭。我想:凯凯不像其他男孩又踢又跑,又大声叫,真有些特别呢。
事例一:凯凯第二天来幼儿园也是妈妈送的,姥姥心疼孩子,不愿看凯凯哭,就在门外偷偷的瞧。可能有了昨天在园的经历,今天入园我一接就进班,虽然没有哭声,但眼睛里含着泪珠,进班后就安静的坐了下了,没五分钟,他就开始满屋走动,小手摸着四周的墙壁一圈一圈地转。老师讲故事和小朋友唱歌、读书,他都不参与活动,只是自己一个人唱歌,偶然发现班里唱的歌和他不一致,他就纠正我:“哎,老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吧”。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凯凯也坐下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
分析:离开了妈妈,离开了家,凯凯没有熟悉的人,以前班里许多儿歌、歌曲,凯凯都不会,一时凯凯还融不进集体,凯凯想妈妈了!
措施与效果:对于新入园的孩子,老师应选取幼儿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缓冲孩子的焦虑情绪,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凯凯,你喜欢哪首儿歌?来教教我们好吗?”渐渐地,熟悉的内容让凯凯不再四处走动,不再自娱自乐,而是慢慢的和同伴一起活动了。
事例二:以前,厕所里的东西孩子们从来不动。而凯凯入园以来,在卫生间里,却欣喜的发现了快乐天地。首先,为了看水“哗哗”流出来的样子,大便时会努力蹲十多分钟,让你看着他拉一点必须冲一下,乐此不疲。
有一次,凯凯把厕所里连接水箱的大粗水管拔离墙面,这样,凯凯可有事做了;只要教室里看不见凯凯,他一定去厕所安装水管了。
老师打扫厕所时,凯凯借口小便看见老师拉水箱,他会迅速把一只脚放进去,待老师快速抢救上来,鞋袜已经全湿,给他换上拖鞋,他会一脸认真的问:“两只脚不一样,这样会感冒的,怎么办?”“凯凯,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呢?”“两只脚都穿上拖鞋呗”。
分析:表面上凯凯在淘气,其实不难看出凯凯是个好玩的孩子,一边玩耍着,一边发现着,更是一边快乐着,比如,他喜欢到盥洗室玩,因为他边玩边发现幼儿园的卫生间和家里的有许多不一样。凯凯说“幼儿园的厕所里有好大好大的水箱。幼儿园的便池是长长的,家里是扁圆的座便器;幼儿园的水箱需要拉长绳才能冲刷,家里只需要摁一下;幼儿园厕所里有许多水管,家里厕所里只有一个;幼儿园有许多老师和小朋友,家里却只有爸爸、妈妈和凯凯。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一起唱歌游戏,家里却只有凯凯一个人。最后凯凯由点及面得出结论:还是幼儿园好!
看凯凯没有白白淘气吧!
在活动室门开关时,凯凯喜欢研究“门缝”的大小,“唉,大了,大了,小手刚好放进去”。“碰’有人关门,他“嗷”一声大哭起来,吓得我抱起他就冲向水管;在冷水中冲了二十多分钟,小手依然肿的胖胖的。他妈妈来了,他还边哭边完整地说:“我的手被门挤了”。第二天,他的小手缠上了创可贴,“凯凯还疼吗?”“还疼呢,门缝也咬人,我再也不把手放进门缝了”。经过这次无意的自我行为体验,让凯凯印象深刻,只要看到同伴观察门缝,他就马上告诉人家:“门缝咬手,可疼呢”。
措施与效果:
1、基于凯凯是个爱观察爱比较,又乐于表达的孩子,我们就尝试从孩子的视角发现问题,并和他展开讨论,等他好奇探索的兴趣点过了,他就不会留恋往返于洗手间或其他感兴趣的危险地界了。
2、和家长交流,了解到凯凯的家庭生活环境。原来凯凯的这些行为其实与他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他们家会始终有一个人专门照顾孩子,也就是说,如果凯凯想干什么,会任由他自由活动,反正旁边一直有大人监管,一旦预计要发生危险,大人会迅速的把孩子转移开。因此,我建议家长在家也应该提出要求,告知孩子危险的事情有哪些?怎样不让自己受伤害等等。其实知识来源于生活,孩子的生活空间有多大,他的学习空间就有多大,只不过前提是以孩子的安全为主。
经过家园合作,凯凯已经初步养成了一些习惯:危险的地方不去,在幼儿园,要和小朋友在一起,一般不再擅自行动了。
事例三:开开刚入园时,就能读墙上的儿歌:“早起,早起,爸爸妈妈欢喜…”刚哭完,就见他认真的边数数,边比划1、2、…9,笔顺竟然一点都不错。到了中班,凯凯的数学天分更是让老师惊喜,老师踢毽子时,他会认真数,即使到了200以上,他也不会多数一下,他会直接说“踢错了的不算!”没事时,他喜欢算题,如2+2=4,4+4=8、…16+16=32.
2有时我会故意为难凯凯:“102+102是多少?”“数太大了,我不会”。“凯凯100+100是多少?2+2呢?”“老师,102+102=204。”
与顺畅的数学计算相比,凯凯的手工可是差远了,他喜欢用剪刀随意剪,如果到了手工课,他会不停地哼哼唧唧,趴在桌上,一会儿手疼,一会儿上厕所,反正是不想干。
分析:孩子的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使用剪刀不会用力,再加上必须按要求剪贴,确实减弱了孩子的兴趣。
措施与效果:对于思维活跃的凯凯而言,必须从抓住他的兴趣点开始。“小剪刀,咔嚓嚓,看见凯凯笑哈哈;凯凯凯凯快快来,我们一起玩玩吧。”能玩儿,凯凯多高兴呀,从简单的剪面条、剪小草到剪各种形状的房顶,再到凯凯喜欢的小动物,终于手工活动时能看到凯凯端坐又忙碌的身影了!
凯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了,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亲亲他,抱着他挠他的痒痒,听他咯咯地笑着,奶声奶气地说着:“行了,别这样了。”
凯凯真的很可爱,很宝贝!
问题:您的班上有这样调皮可爱的插班生吗?他有哪些成长经历?您有那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