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班里孩子多,常规意识差,存在好多问题:如做事拖拉,倾听习惯不好等等,尤其是刚转入园的新孩子,老师要求完成某任务时总是跟不上大家的节奏。我想常规工作必须加强,将它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于是我们将常规教育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随时随地敲响常规警钟。例如:幼儿上下楼梯,入厕、洗手、用餐、午睡等细微环节,我们都细心观察,关注幼儿的不良行为,随时加以正确引导与教育。针对某一具体的现象,利用晨间谈话、个别交流、自我评比等形式展开讨论交流,帮幼儿建立正确的常规意识。针对不同幼儿,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控制能力强的幼儿,我们积极发挥其榜样作用,强化同伴影响力,让他们当班级管理员,遏止不良行为的蔓延。例如:个别幼儿洗手时爱玩水或故意将水开的很大,致使每次洗完手,衣服、袖口、地面都会不堪入眼。我们请小值日生提醒着大家水龙头不能开的大,小手记得甩三下,这样幼儿袖口湿、地面脏的现象慢慢好转,同时也锻炼了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而对于那些控制力差的幼儿,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其进步便加以表扬、鼓励,帮其克服不良习惯,强化其常规意识。当孩子走路或下楼梯莽莽撞撞,我们引导孩子学小花猫走路,缓解了拥挤碰撞现象;当孩子注意力分散时,一句亲切的“你的眼里有老师吗?”立即拉回了孩子流离的眼睛,当孩子爱好重复他人讲话时,我们常以诙谐的口吻引导孩子不做录音机、、、、、、,就这样我们与孩子达成了一种默契,宽松愉悦的指导策略,营造了和谐而有序的氛围。良好的常规造就良好的行为习惯。希望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弱势,完善自己的个性,一天比一天更进步。
王芳 2012年9月15日
下午美术绘画时间,因为还有一些孩子没画完,所以老师先让画完的孩子看图书,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他们喜欢看书。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嘶”的一声,随后是一声大喊“老师——”,我朝声音方向望去,只见小孔和乐乐手里各拿着半本书,还凶吧吧的对视着。看到这情景,我又好气又好笑,也大概知道了刚才一瞬间的事。我走过去问“发生什么事了?”小孔说“他抢我的书。”乐乐(抢着说):“是我先抢到的!”我说:“书是抢来抢去的吗?”他俩都低下了头,我想我的一句反问式的话已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是不对的,我接着说:“不管谁先拿到书,一本书,大家都想看的时候怎么办?”小孔说:“轮流看。”乐乐说:“你先看我后看,别着急!”看来小家伙们都转变思想了,我用赞许的语气说:“你们说的都对,但是现在书坏了,怎么办?”小孔说:“补一补”。我说:“好,那你们一起补吧。”他们很开心的合作补书去了。
在这件事上,我没有急于批评孩子,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采用启发诱导,通过谈话,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所在,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对自己错误行为的补偿中,和同伴重新建立起友好关系,这样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
王芳 2012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