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想:
在参观农场的农作物园区时,孩子们对农作物的果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寻找果实究竟在哪里?找到答案后,孩子们开始提出疑问:老师,高粱(大豆、花生、玉米……)是怎样种出来的?它们的种子藏在哪里?是什么样的?结合这一教育契机,我设计了《种子的秘密》这节教育活动。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观察、寻找、记录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农作物的种子,并启发幼儿按不同特征为种子分类,在提高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种子的探究兴趣,增进和加深了幼儿对种子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寻找、观察、认识农作物的种子,并给种子分类。
2、学习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激发幼儿对种子秘密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参观农场的农作物园区。
2、农作物、种子、塑料小盆若干。
3、白纸、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在农场看见了什么?(如:高粱、玉米、大豆、棉花等等)。
2、教师小结:这些都叫农作物。
二、观察农作物,比较异同。
1、出示从农场带回的农作物,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说出农作物的名称。
2、鼓励幼儿观察、讲述农作物的异同,引出农作物的种子。
三、认识农作物的种子。
1、出示2—3种农作物的种子,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位置等方面观察。
2、寻找并记录不同农作物的种子。
(1)教师提出观察及记录要求,提醒幼儿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农作物及其种子的特征。
(2)幼儿寻找、观察、记录,教师指导。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教师给予适当评价、鼓励与知识点的提升。
四、种子分类。
1、教师出示多种农作物的种子,鼓励幼儿按不同特征为种子分类。
2、教师小结:可以按种子的形状、种子的所在位置(如:在果肉里、在果核里等)、能吃的种子和不能吃的种子等特征为种子分类。
五、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还见过哪些农作物的种子?农作物的种子有什么用?并鼓励幼儿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其他种子的秘密。
活动点评:
1、教育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挖掘、生成的园本课程。
2、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探索发现,并注意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记录观察的结果,使幼儿掌握的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使幼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