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想:
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机灵、可爱,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小朋友的喜爱;而泡泡糖甜甜的、黏黏的,也是小朋友的最爱。当小老鼠遇到泡泡糖,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结合省编教材《奇妙的动物》主题活动,我设计了中班艺术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逐步引导幼儿倾听、感受、分辨、表现AB两段不同的音乐,通过夸张地模仿、创编小老鼠走路、张望、拽泡泡糖等动作,提高幼儿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感受音乐,分辨AB两段的不同。
2、尝试根据音乐较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表情与动作。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重点:理解感受音乐,表现出小老鼠的表情与动作。
活动难点:分辨两段音乐的不同,表现出小老鼠顽皮、害怕、拽泡泡糖等动作。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3、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身体音阶操》。
活动过程:
一、身体音阶操,稳定情绪,导入活动。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和老师们打个招呼吧!
跟老师一起做《身体音阶操》,让我们把快乐传递给大家!
二、根据故事内容,尝试模仿、创编小老鼠和泡泡糖的动作。
1、结合故事情节A,模仿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动作。
吱吱吱,这是谁的声音?(小老鼠)
对!这是一只顽皮的小老鼠。趁妈妈午睡的时候偷偷的跑出了家门。
小老鼠最怕谁?(小花猫)
对!所以小老鼠就跑几步,停下来,左看看右瞧瞧,生怕被大花猫捉住。谁来表演一下?(启发幼儿表现出小老鼠既顽皮又害怕的样子)
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教师哼唱乐曲旋律A段)
2、结合故事情节B,尝试创编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夸张动作。
小老鼠来到草地上,不小心踩到了一个黏糊糊的东西!原来是一块吃过的泡泡糖!小老鼠赶紧去拽,他是怎样拽的呢?谁能学一下?
小老鼠的力气太小了,泡泡糖一下又弹了回去。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哼唱B段第一句音乐)。
小老鼠用手去拿泡泡糖,泡泡糖又粘在了手上,小老鼠又使劲地拽,结果又弹了回去!(教师编讲情节边引导幼儿模仿动作,最后哼唱B段2、3句音乐串一下)
猫来了,小老鼠吓得跑回洞里。
三、欣赏、分辨乐曲并根据音乐大胆表演。
1、分段欣赏,感受两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内容。
有一首特别好听的音乐,里面讲的就是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我们先来听听这一段讲了什么?(教师用动作稍加提示)
这一段中小老鼠在做什么啊?
咱们接着往下听,小老鼠又在做什么?
2、分辨音乐,尝试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分别表现小老鼠走和拽泡泡糖的动作。
这两段音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我们来听音乐一起表演吧。
在第一段里要表现出小老鼠的顽皮和害怕。记得要加上小老鼠的表情哦。(可反复2遍,根据情况及时纠正幼儿动作和表情)
第二段音乐,小老鼠要拽泡泡糖了,我们一起听音乐来表演。
3、根据音乐完整表演。
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很棒,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完整地表演一遍吧!
四、情感升华,爱护环境。
假如你是这只小老鼠,你会把这块好不容易拽下来的泡泡糖怎么处理呢?
小朋友这样做都很棒,吃过的泡泡糖乱丢不仅难打扫并且会污染环境哦,所以咱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延伸:
1、想象泡泡糖粘在小老鼠身体的其他位置,创编相应动作进行表演。
2、讲故事讲给家人听,和家人一起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