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谜语课,我先给孩子们说了一个常见的谜语,孩子们说出了答案后,我告诉他们谜语有谜面、谜底组成。
其实,我仔细阅读前,还真不知道有谜目,我分别给孩子们解释什么是谜面、谜目及谜底,又引导孩子在猜谜语过程中进一步的理解它们的本质,所以猜谜还很顺利。
等到下午,我问孩子们:“上午,我们已经玩过猜谜语了,谁能给老师出个谜语?”
史东晨:“身穿白皮袄,爱吃肉骨头,一点又一点,天空细又雨。
我说:“是斑点狗吧!”“是”“那和天空细又雨有什么关系呢?”“我就是想这么加!”“好 ,应该把有关的明显的特征加进去”我这样建议。
小白 :“熊比它大,猫比它小,哎吃竹笋,竹林是它家”。上午刚学过,但齐齐换成了自己的理解,赞一个!
柳丁:“尾巴长,耳朵小,爱吃肉骨头”就这样结束了,我问:“它的叫声特别吗?”她又加了一句:“叫声汪汪汪”“这样比刚才完整了,也更好猜了是吧!”“对!打一动物”她马上接道。
刘天翼:“一个东西真奇妙,淋雨不怕淋,人吃得小心!打一植物)
“这不好猜啊!”他说谜底是蘑菇。我启发他:“蘑菇站在那里想像什么呢?怎么才能让然联想到是蘑菇?”他又加了一句:“站在那里像雨伞”这已经很难得了!生活中有不认识毒蘑菇的,他能加在谜面中。赞一个
还有大虎:“身体像石头,人踩踩不动,一动它,手脚头缩进去(乌龟)
评价:多符合乌龟的特征啊!
杨世晟:“身上一条条,最爱吃青草,最怕肉食动物,一来它就跑!”
我启发他:“他身上花纹是什么样的?”
“一条一条的!”
我问他:“肉食动物都有什么?”“老虎、狮子、豹子……!”
了解的真不少没有想到,一节小小的猜谜语活动,竟让孩子调动了各方面的知识经验,他得想着把所叙述的必须符合其特征,还得稍微合辙押韵或读起来顺口,难得是有能谜目说出来,比如:“猜一植物,或一个动物,这让我在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随时随地存在,就看我们能不能适时抓住契机去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