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展“猜谜语”的活动,你们一听都非常高兴,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给你们出了一个常见谜语——小狗,你们很快说出答案!我告诉你们:谜语有谜面、谜目、谜底组成。(其实在老师仔细学习前,还真不知道有谜目!)我又分别给你们解释了什么是谜面、谜目及谜底。并在猜谜过程中引导你们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本质。你们非常投入,兴趣高涨,直到活动结束,你们还意犹未尽。
《纲要》中指出,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能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并能在情境中认真倾听感受语言、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意思,与同伴积极探讨结果,喜欢猜谜活动。
下午区角活动时间,我说:“上午已经玩过猜谜了,谁能给老师出个谜语?”你——可爱的小史自告奋勇,第一个出了谜语:身穿白皮袄,爱吃肉骨头,一点又一点,天空细又雨。你直接自曝谜底:“小狗!”我接着问:“一点又一点,是斑点狗吧?”“是啊,我老家就养着花狗!”“那和天空细又雨有什么关系呀?”“我就是想这么加”“说谜面最好是把有关的明显特征或典型的本领加进去,好吧?”我这样建议!
“谁再来一个谜语?”帅气的白旭升:熊比它大,猫比它小,爱吃竹笋,竹林是它家,打一个动物。你刚说完,小朋友就猜出谜底是熊猫。其实我们上午刚学过“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最爱吃竹笋,竹林是它家!”你却根据自己的理解出了这样一个谜面,说明你完全理解了熊猫的特征,赞一个!
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还在组织着自己的思想,支持鼓励幼儿想说、敢说,并得到积极回应,让幼儿有一种成功的体验,这就是对幼儿最大的肯定!
漂亮的你——柳丁来了:“尾巴长,耳朵小,爱吃肉骨头。”我问你:“没了?”“嗯!”你一点头小眼镜往下一滑,“它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比如本领,叫声?”你马上加上一句:“叫声汪汪汪!”我给你完整重复一遍后又问你:“这比刚才更完整,更好猜了,是吧?”“对,打一个动物!”你马上接道。
引导幼儿回忆所猜动物(或其他)的典型特征,将其引入谜面,更方便于同龄的小伙伴去思考!
小帅哥刘天翼举手要求发言,我和同伴认真倾听,你马上说出谜面:“一个东西真奇妙,淋雨不怕淋,人吃得小心。打一植物”“这不好猜呀!”“树、花、蔬菜好多都不怕淋雨!”我这样问你,你马上自曝谜底“蘑菇”;并补充说人吃了有毒的蘑菇是会死掉的!“对呀,蘑菇立在那儿像什么?怎么说才能让别人联想到是蘑菇呢?”聪明的你马上加了一句:“站在那儿像小伞!”这样,你的谜面就出来了:“一个东西真奇妙,站在那儿像小伞,淋雨不怕淋,人吃得小心!”(蘑菇)
能把自己平时阅读中或看电视中积累的知识,(比如误食毒蘑菇的现象)运用到猜谜活动中,作为一个4岁的孩子已经很难得了,这也得赞一个!
呵,大虎你也来了,一站到我跟前就大声说:“身体像石头,人踩踩不动,一动它,手、脚、头缩进去!”(打一动物)谜底:(乌龟)
看你出的谜面,多符合乌龟的特征呀!真棒!
晟晟来了,你一来,出谜面可不顺畅,上来就一直重复:“花纹,花纹……”老师问你:“你想猜什么呀?”“斑马”(斑马身上可不有花纹,怪不得你一个劲的重复花纹)我启发你:“斑马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一条一条的”“那不如说它身上?”聪明的你自然接道:身上一条条,最爱吃青草,最怕肉型动物,一来它就跑!老师又问你斑马怕什么肉型动物?你一口说了一大串:老虎、狮子、猎狗、花豹。哈!你对动物的了解还真不少!
正如《指南》中所说:当幼儿因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并清晰说出来!
真没想到,一次小小的猜谜活动,竟引发孩子们调动了各方面的知识、见闻与经验,并促使其进行整合、梳理。它得想着把所叙述的必须要符合谜底的特征,还得稍微合辙押韵或读起来朗朗上口一些。更难得的是,有的孩子竟能把谜目说出来,比如:猜一植物或打一种动物,这让老师在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随时随地就在那存在着,就看我们能不能适时抓住契机去引燃他们的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