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数字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和支持幼儿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人民币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知道人民币但并没有机会进行深入了解。科学活动《认识人民币》,引导幼儿在提出问题、表述想法、操作探究、分享交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观察、比较、分析,掌握简单的换算关系,并在情境游戏中更深入地了解人民币,体验生活中使用人民币购买物品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能正确识别并表述人民币的异同,进行准确支付。
3.体验使用人民币开展购买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开展购买游戏。
活动难点:掌握换算关系。
活动准备:
1.《认识人民币》PPT课件
2.已消毒人民币五套(含1元、5元、10元纸币及1元硬币)
3.春游物品,购物单,笔,黑板,托盘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探究人民币的异同。
1.分组观察,发现1元、5元、10元人民币的不同。
2.再次观察,发现1元、5元、10元人民币的相同。
二、了解1元、5元、10元的换算关系。
1.问题解决1。出示PPT课件,提出问题:老师要去春游了,想买一个5元的风筝,可是我没有1张5元的,只有一些1元的人民币,怎么办?
教师小结:一张5元可以换成5张1元。
2.问题解决2。出示PPT课件,提出问题:老师想买10元的泡泡机,可是只有一些5元和1元的人民币,怎么办?
教师小结:一张10元可以换成2张5元;一张10元可以换成10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成1张5元,5张1元。
三、购物游戏,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物品。
(一)第一次购物游戏
1.自由选择5元或10元的购物单,尝试画出正确的付款方式。
2.师幼共同验证。
(二)第二次购物
1.自由选择6元、7元、8元的春游物品,尝试用人民币正确支付。
2.师幼共同验证。
四、讨论: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的付款方式?简单了解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数字化付款方式。
活动延伸:
1.活动后,教师提醒幼儿人民币上会有细菌,督促幼儿拿过人民币之后要认真洗手。
2.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方式付钱购买物品。
3.请家长为孩子提供超市独立购物的机会,继续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