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的孩子的转变
摘要:每天早上萌萌都会哭着来幼儿园,让人很无奈,有时也很难哄,总是哭个不停。我们老师用过多种方法,但刚有好转,她又会换另外的方式哭,问她为什么,她也不说话。我该如何改变孩子爱哭的习惯呢?
关键词:幼儿 老师家长关爱
早晨,我正忙着接待来园的孩子。萌萌和爸爸牵着手,小脸阴阴的,慢慢地走了过来,还没到教室门口,眼泪下来了。我刚迎了过去,萌萌的手抓得更紧,试图拉着爸爸的手往回走。边哭边说:“爸爸···爸爸···嗯···嗯···”爷俩难舍难分,爸爸很配合工作,放下手就离开了。萌萌进屋喝了杯水,情绪就稳定了。并且和老师拉钩,明天来幼儿园就不哭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依旧是哭着来幼儿园。慢慢地,通过老师与她做工作,萌萌情绪稍好了些。可这天,她却换了一种方式哭。来到教室后很快跑到卫生间,我紧跟了过去,她哭着说要尿尿。之后,我领着她的手又一起去喝水,她边哭边喝,我在一旁安慰着她···放下杯子后,又说要去拉粑粑,我就陪着她去,其实也没有拉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喝水、尿尿、拉粑粑的同时还是在嗯嗯地哭着,像是受了很大的委屈。而且越是劝说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像喘不过气来。下午,我与她的家长沟通了一下,她的爸爸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起床睁开眼后就哭着说不去幼儿园。问她老师不好吗?小朋友欺负你了?······她都摇头。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无微不至的爱。那么,他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何尝不希望老师向妈妈一样爱他们呢?想起园长的一句话:假如是你的孩子,你将如何对待。假如你是家长,你会怎样想?面对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分析了一下,萌萌是我们班年龄较大的一个女孩,生活中自理能力很强,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相处的较好,也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可就是最近老爱哭。上学期刚入园时哭过两天,但很快就适应了。可这学期从开学到现在就一直这样,快半个月了。作为老师,我们希望是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才能进一步的去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萌萌这天来幼儿园还是循环上演着各种地方的哭。我们决定采取冷处理法。我们三位老师一直在关注着她。果然一会儿她就不哭了。我们以为她哭累了,就领她去喝水。恰巧,吃加餐时间到了,丫丫哭着来到幼儿园(因为妈妈休班她也想在家),萌萌正好跟她挨着。我悄悄听到了她与丫丫聊起了天。“别哭了,你看我都不哭了吧,等我们吃完水果,奶奶很快就会来接我们啦。”丫丫很快也不哭了。她的回答让我很惊讶!接下来几天,我留心观察,果然是到大约吃加餐时间,她就不哭了。我与她的家长沟通了一下。萌萌一直是在幼儿园午睡,为了消除她漫长等待的不安心理。还是让她的奶奶辛苦一下,中午都来接回家,来减轻她情绪上的焦虑。可是之后,她的奶奶中午来接,早上来园,她也会哭。我就与萌萌聊起天。萌萌说:“我就是要哭,因为哭到吃加餐的时间,离奶奶来接的时间就短了,要不然会等很长时间。”“可现在奶奶不是中午就来接你吗?萌萌只是笑了笑。怎样让萌萌高高兴兴来幼儿园,让家长放心呢?我在思考着······这天在班内QQ空间里,我看到萌萌妈妈发的照片上是萌萌弹电子琴的演出照。我马上有了主意。第二天早上,萌萌还是哭着来幼儿园,我蹲下来对她说:“萌萌,我发现了你的一个小秘密。”她马上瞪大眼睛,哭着对我说:“什么秘密呀,张妈妈?”“你是不是学电子琴了?还参加了演出?”萌萌马上不哭了,笑着说:“你怎么知道的呀?张妈妈。”当然啦,因为我也是你的妈妈呀!你在表演时笑得是那么的漂亮!弹得琴也是那么好听!张妈妈很喜欢你笑的样子,好美,好甜呀。”萌萌听了很开心,笑着去喝水了。在那之后,萌萌每天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还主动要求回幼儿园午睡。我在班内表扬了她。之后,我天天关注班内空间,随时与她聊起轮滑的事情、爬山的事情、去图书馆的事情······萌萌越来越喜欢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了。
通过此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细腻的心灵,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尊重孩子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的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快乐,从而使幼儿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对于爱哭的孩子:首先,我们应该多给与关爱,多进行肢体接触。如来园一个轻轻地吻,离园时一个热情地拥抱,时不时给孩子抚摸等,让孩子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依恋感。一个温情的小动作,比100句多余的说教更直接也更有用。
其次,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或者是给他小任务让他帮忙给花浇水等转移焦虑的情绪。
再次,我们老师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鼓励。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我们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小奖贴,在同伴面前表扬等。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最后,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哭的自由,倾听孩子的烦恼,和蔼地请孩子把自己的烦恼告诉我们,来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摆脱烦恼。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想要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要做好孩子的保育工作,让孩子开开心心的来园,笑眯眯的离园,幸福快乐的过好每一天。